首 页
|留言板 讨论 求购 供应 |美 食 盐鸡 清蒸鱼 土猪 |生态鱼 全鱼宴 河鲜 草鱼 |苗 木 盆景 古树 果树 |果 蔬 水果 蔬菜       
|农家乐 农庄 美食 摘菜 |水 库 山塘 休闲屋 钓鱼 |生态林 渡假屋 氧吧 古树 |家 禽 全鸡宴 全猪宴  |土 地 流转 合作       

贾也:城市化——未来30年中国的红利与陷阱
   发表于:2013/12/30 11:06:00 人气:3163

们可以就近解决生活、工作的需求,尽量不要减少到市中心去,或者说没有必要去市中心。

  2、酝酿中的危机:资源特供产生的畸形

  就像建国初期认识的“现代化”,被一些“草根”官员粗鄙地以为就是大炼钢,所以疯了,疯的代价就是“三年自然灾害”,在和平年代饿死无数人;现在的城市化,被一些“精英”官员粗俗地认为就是房地产化,所以更加疯狂,已经陷入了另一个“大跃进”,虽然一些官员意识到了这个问题,但是即使意识到,也想意念歪这本经,因为尝到了甜头的他们,已经严重上瘾。

  若不改变现有的城市化思路,后果必将出现大量的空城、鬼城。这种现象目前已经显现,估计在明后两年——时间不长了,在中国的三四线城市,伴随着房产税的开征,房地产相对过剩的现象将会集中呈现,更多的鬼城、空城将集体亮相。诚如上文笔者所言,中国特色的城市化是政府主导的政绩工程,政府通过举债造城和炒地还债来强力推动的,因此,一旦房地产崩盘,那么卖地政府必将面临破产,那么就无法做到自给自足,到那个时候,这些城市将面临最大的危机和财政赤字。从目前的迹象来看,这一轮地方债危机似乎已经出现,只不过更为危急的时期还未到来。

  当然,像帝都北京、魔都上海等一线城市,还有天堂杭州、天府成都等准一线城市,房价是不会跌下来,甚至可能还会继续上涨,上涨幅度还会相当明显。结果是这些城市的人口将会远远地超出城市的承载力,人口大爆炸带来的城市病也会越来越明显。这是为什么呢?归根结底的原因,是这些城市往往是这一个省乃一个地区的政治、文化、经济、教育等中心集于一身,大家都是冲着那里的资源而奔过去的。

  许多打工者背井离乡,纷纷冲到一线二线城市和那些沿海发达地区,为什么不能就近打工?无非这些城市和地区机会多,国家许多社会资源都流向了那里。说白了,这是个资源配置的问题,资源流向决定人口流向。这样就完全可以解释像北京这样的城市,住房价格这么高昂,环境污染这么严重,交通状况这么拥堵,为什么许多人还是不愿意离开,相反还是更多的人拼命地往里面涌,归根结底,在于北京市的民众总能享受到超国民的待遇与超多的机会。

  可见,中国城市化过程中,最为祸害的就是过度的资源集中,许多社会产品如教育、医疗、养老、税收、财政等都出现高度集聚的现象,即乡镇向县里聚集,县里向市里聚集,市里向省里聚集,省里向中央聚集……中国的行政中心就是福利中心,谁拥有最大的权力,也就拥有了最大的资源,这是各级地方政府失去活力的根本原因,这也是中国城市病的病根所在。也正是这个原因,农村的人要拼命地往城市里跑,而小城市的人要拼命地向更大的城市里跑,人一直跟着资源在走,那怕是移民国外。

  三、标本:它山之石可攻玉

  目前的中国经济增长方式,倚靠的是什么?一是靠垄断的土地资源,政府举债造城,炒地还债;二是靠廉价的劳动力,让中国成为世界工厂;三是靠自然资源,但是过度地开采和使用,致使不少资源已枯竭;四是靠生态环境,环境的破坏也是相当严重的,最直观的表现就是日益严重的雾霾。

  虽然通过这种增长方式,使中国走上了经济发展的快速道,也加快了中国的城市化进程,但也正由于这种增长方式,让中国虽然城市化程度不是很高,却过早地出现了诸多“城市病”, 大城市、特大城市吸附能力越来越强,城市病也日益严重,比如交通拥堵、人口爆棚、环境污染、犯罪率激增,贫富分化拉大等社会问题凸现。而一些中小城市则也得了某种怪病,出现了严重的“早衰”现象,那些建制镇更是明显,居民一般老弱者居多了。

  中小城市和建制镇未老先衰,过早地唱起“空城计”来,其实病因与“农村空心化”是一致的。至于大城市的症状,有人精辟地概括为城市“便秘”,症状明显:肠道硬化——交通拥堵;肤色暗沉——雾霾污染;毒素淤积——垃圾成堆;面部生疮——公共设施损毁;火大易怒——社会戾气十足;肝气郁结——人心焦虑;气虚无力——疲惫不堪;意志消沉——情感空虚……已经病得不轻了。有病就得治,当然根本没有必要通过“摸石头过河”方式,现在情况危急了,“摸石头”就意味着瞎折腾,我们完全可以借鉴一些国家的成功经验。笔者倒认为两个国家是值得学习与借鉴。一个是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——英国,一个是我们邻居——日本。

  1、英国标本:“光荣城市化”

  说到要学习借鉴英国,可能有人会质疑为何不效法美国?原因很简单,美国是移民国家,没历史包袱,完全轻装上阵。而中国与英国一样,在城市化的进程中有诸多共通点:都有历史包袱,都面临社会急速转型,中国式“拆迁”被称之新一轮的由政府主导的“新圈地运动”,而与之相似的是英国由工业化主导的羊吃人的“圈地运动”,表现形式也有类同。

上一页|3/5|下一页
 

Copyright(C) 2001,生态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
交换友链联系QQ:1539250298 手机:13719330021 邮箱:stjy2010@139.com
粤ICP备20005135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0042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