。
近年来,全国各地开展以服务农民的信息化建设浪潮一浪高过一浪,为了使我省的农牧业信
息化建设工作能够赶上全国的步伐,同时突出青海特点,在省委省、政府的关心下,财政部门加
大了对农牧业信息化的投资力度,各地因地制宜做了大量的探索工作,使我省的农牧业信息化建
设迈入了快车道。我省启动了“农村信息化示范县”建设工作,开展主要以县级综合信息服务大
厅和村级信息服务站为主的农村信息服务基础设施建设。在此基础上,重点建设蔬菜生产大县乐
都的信息服务体系,初步形成了“五位一体”信息服务模式。即以县村信息服务厅(站)为主的专
家坐席服务、12316农牧服务热线、短信息发布平台、视频服务系统、编发农民信息服务小报的
信息服务方式,受到了农民的欢迎,为加强农民对惠农政策的理解、推广农牧业科技知识、帮助
农民推销农产品起到了积极的作用,同时也涌现出一批为农牧民做好信息服务的典型。乐都县洪
水镇农民王宝峰由于在农牧业信息服务工作中做出的突出成绩,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的表彰,被
评为全国农业信息服务先进个人。目前全省已建立县级综合信息服务大厅27个、村级信息服务站
230个,培训农牧民信息员5000多名,基本覆盖了农业县,正逐步向牧业县拓展,使我省的农牧
业信息服务工作在服务“三农”方面有了坚实的基础。
为了对基层农牧业信息化工作提供有力支撑,通过国家于2009年启动的“金农工程”,青海
省建成了省级农业数据中心,建立并完善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监测预警、市场监管、市场与科技信
息服务三大信息应用系统,建成了全部县级以上农业部门门户网站。平安县的“数字农业平安”
建设,使管理部门在农牧业生产管理中增添了新手段。这些基础设施的建立,使我省的农业信息
服务工作更好地为农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。
随着现代农业建设在我省的不断推进,青海省不失时机地开展了信息技术在农牧业生产经营
等经济活动中的应用试点工作。在西宁市和大通县开展的温棚传感器与通信网络相连接的融技术
服务和市场信息服务为一体的物联网在农牧业中的应用试点,有效帮助了温棚管理者提高对温棚
的管控能力,提高了温棚经济效益。
目前青海省的农业信息化建设工作方兴未艾,各地对农牧业信息化的认识不断加深,农牧民
对信息的依赖也不断增强,使我省的农业信息化建设工作迎来了大好时机!(作者:王玉娟)
文章来源: 华龙网-重庆日报 作者:周雨
农业信息化:让农业现代化的步子快起来
梁平县袁驿镇副镇长郑权怎么也想不到,看似虚无缥缈的互联网竟有这么大的“魔力”:仅
用了不到一年时间,这个偏远的乡镇就发展起了1250户养殖户,他们去年为重庆、成都的集团客
户“定制”养殖了20万只“西山原生黑鸡”,这些养殖户的户均养殖规模虽然只有区区160只,
但户均增收却达到了惊人的7300元。
一个网络交易平台,把散户组织成产业大军
袁驿镇与四川省大竹县交界,是梁平最偏远的乡镇之一。从重庆主城乘长途客车去袁驿镇,
客车并不走重庆境内的长万高速,也不在梁平县城下道,而是走渝邻高速,绕经四川大竹县,这
样反而能节约半个小时。
袁驿镇还是梁平农业发展条件最差的乡镇之一。梁平因“平”而出名,全县70%左右的幅员
面积都属平坝地区,但袁驿镇却在这70%的范围以外,是全县少数几个山区乡镇之一,其所在的
山区亦被梁平当地人称之为“西山”。
郑权告诉记者,正因为各方面条件都不占优,当市委、市政府提出实施“两翼农户万元增收
工程”时,可让他这个分管农业的副镇长犯了难:镇里能发展什么样的农业产业项目?如何才能
实现农户万元增收?
也算机缘巧合。成都拉土拉公司的一位负责人肖章勇正是袁驿人,他将一种全新的“定制”
农业经营模式带回了家乡。
简单来说,这是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农业的一种结合。以袁驿镇生产的“西山原生黑鸡”为
例,黑鸡养殖采取“合作社+农户”的方式,由成百上千的农户按照传统的林下养殖模式进行散
养,